刘士铭1926年出生于天津,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家学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荣誉津贴。他出身知识分子家庭,受过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 1946年考入国立北平艺专,195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班。他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雕塑研究生,经王临乙、滑田友、曾竹韶等名师指导,接受过中央美院雕塑系留法一代雕塑家的扎实的 西方艺术教育。1950年,他学生时代创作的作品《丈量土地》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件被送往国外参展的雕塑作品,并被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国家博物馆收藏。1953年他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作, 担任刘开渠、王丙召先生的助手,参与了《金田起义》等浮雕的塑稿工作。1955年,他调入中国雕塑工厂(后改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创作研究所),参与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广场雕塑、 北京工人运动场的主像雕塑等众多雕塑任务。1959年创作作品《劈山引水》(亦名《移山造海》)代表中国参加了在苏联举办的“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

自1961年起,刘士铭离开北京, 在河南、河北等地工作和生活,曾先后任职于河南开封师范学院艺术系(现河南大学艺术系)、河北保定群众文化艺术馆,并多次借调到河南省博物馆参与展览工作。 在这段与中国社会底层民众相处的日子中,刘士铭看到了人民对生活的达观和人性的真诚。他的艺术发生了重大的转折,更深入地探触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表现了一个中国雕塑家的人文情怀, 在刘士铭的作品中,最可贵的就是这种平静达观的生存境界与人性的温暖。
更多

刘士铭简介

刘士铭1926年出生于天津,是中国第一代雕塑艺术家。他出身知识分子家庭,受过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1946年考入国立北平艺专,195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班。他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雕塑研究生,经王临乙、滑田友、曾竹韶等名师指导,接受过中央美院雕塑系留法一代雕塑家的扎实的西方艺术教育。1950年,他学生时代创作的作品《丈量土地》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件被送往国外参展的雕塑作品,并被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国家博物馆收藏。1953年他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作,担任刘开渠、王丙召先生的助手,参与了《金田起义》等浮雕的塑稿工作。1955年,他调入中国雕塑工厂(后改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创作研究所),参与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广场雕塑、北京工人运动场的主像雕塑等众多雕塑任务。1959年创作作品《劈山引水》(亦名《移山造海》)代表中国参加了在苏联举办的“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


自1961年起,刘士铭离开北京,在河南、河北等地工作和生活,曾先后任职于河南开封师范学院艺术系(现河南大学艺术系)、河北保定群众文化艺术馆,并多次借调到河南省博物馆参与展览工作。在这段与中国社会底层民众相处的日子中,刘士铭看到了人民对生活的达观和人性的真诚。他的艺术发生了重大的转折,更深入地探触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表现了一个中国雕塑家的人文情怀,在刘士铭的作品中,最可贵的就是这种平静达观的生存境界与人性的温暖。1974年后,他提前退休回到北京,其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从事了十余年的文物修复工作,使他有机会直接接触到一大批中国传统雕塑的文物原件,对刘士铭的作品风格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980年刘士铭重返中央美院任教,这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创造热情,进入了一个创作的高峰期。

受到在历史博物馆工作的影响,刘士铭的雕塑借鉴的是古代陶塑手法,再现的是当代的生活。他塑造的是他看到过的、经历过的、触动过他感情的人物和情景,无拘无束,有感而发。刘士铭在创作时几乎不画速写,更不使用照片,而是反复回忆和提炼记忆中印象深刻的形象或场景,快速的用泥塑造出来,几乎一次成型,手法简洁明快,点到即止,注重作品的生气和神韵。所以他的作品大多质朴古拙,感情充沛,有一种天真的趣味。

正如邵大箴先生文章所写:“他写船工、农民、牧人、老妪、娃娃,生动地刻画出他(她)们的神态和性格,他(她)们生活的情景,但没有一点丑化和矮化,也没有一点猎奇的味道。表面上看他对这些人物和情景不作褒贬,他在平和地叙述,在客观地呈现。不过被他叙述或呈现的,都经过他的选择和提炼,只是他悄悄的把自己藏在作品的后面,把自我融在他的极有生活趣味的作品里,把自己朴素和真挚的感情融在他塑造的形象和陶塑的语言之中,就像在地下窖藏多年的酒所散发出的香气,沁入我们的肺腑。”
 
● 艺术馆

2018年6月28日,“刘士铭雕塑艺术馆”在中央美术学院小营校区成立。
 
● 个展
 
  1. 1982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钱绍武、刘小岑、王澎、刘士铭四人书画雕塑展”
  2. 1998年,在中央美术学院通道画廊举办“刘士铭作品展”
  3. 2005年,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创作研究所举办“本土雕塑展——刘士铭个人作品展”
  4. 2006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自在蓬蒿——刘士铭个人雕塑展”
  5. 2008年,在河南省美术馆举办“梦回故里——刘士铭个人雕塑展”
  6. 2019年10月,在美国亚洲文化中心(纽约)举办《出走与回归:刘士铭雕塑艺术展》
  7. 2019年11月,在美国亚洲文化中心(华盛顿)举办《仁者爱人:刘士铭雕塑艺术展》
  8. 2019年12月,在中央美术学院刘士铭雕塑艺术馆举办“戳心尖尖的泥巴,拉话话的魂——刘士铭雕塑艺术展”
  9. 2020年1月,在美国纽约世贸中心THE OCULUS举办“ Liu Shiming刘士铭:A Chinese Original ” 新年雕塑艺术展
 
● 参展
 
  1. 1950年,作品《丈量土地》参加“布拉格——世界青年学生联欢节美术展”
  2. 1951年,作品《志愿军俘虏美军伤员》在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内展出
  3. 1959年,《劈山引水》参加“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
  4. 1966年,为郑州“焦裕禄事迹展”创作《焦裕禄》塑像
  5. 1984年,作品《鱼鹰》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
  6. 1984年,作品《向太阳》入选“全国雕塑设计方案展览”
  7. 1986年,作品《树下》入选“七、一画展”
  8. 1988年,作品《黄河腾飞》、《丝绸之路——骆驼》入选“甘肃省城市雕塑规划展”
  9. 1989年,作品《安塞腰鼓》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
  10. 1990年,作品《童子功》入选亚运会体育美展
  11. 1992年,作品《永恒的爱——生命的延续》入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美术作品展”
  12. 1993年,作品《黄河船工》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
  13. 1997年,作品《黄河船工》入选“全国陶艺巡回展”及“欧洲巡回展”
  14. 1999年,作品《母亲》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
  15. 2000年,作品入选“名家贺清华”——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大型书画系列活动
  16. 2001年,作品入选中国历史博物馆“当代艺术家精品展”
  17. 2001年,作品入选“第五届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
  18. 2002年,作品入选“2002中国北京·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
  19. 2009年,作品《架鱼鹰的男人》入选“基石——走过60年”油画、雕塑、版画作品邀请展
  20. 2014年,作品《劈山引水》参加“丹青中国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美术作品展”
  21. 2015年,作品《黄河船工》、《山鬼》等参加上海油画雕塑院“去往从来”雕塑展
  22. 2020年,作品《黄河船工》、《羊皮筏子》等参加“生生不息——叙事的黄河”大型当代艺术展
  23. 2021年,作品《劈山引水》、《羊皮筏子》等参加中国国家博物馆“百年巨变——主题雕塑作品展”
 
● 收藏
 
  1. 1950年,毕业作品《丈量土地》被捷克斯洛伐克国家博物馆收藏。
  2. 1952年,作品《出院》小石刻像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3. 1955年,作品《僧一行胸像》、《祖冲之胸像》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4. 1959年,作品《官兵一致》群雕及《河南济源民兵渡河》雕像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
  5. 1959年,作品《劈山引水》被保定市政府收藏。
  6. 1985年,石雕《弓箭手》被北京石景山雕塑公园收藏。
  7. 1997年,作品《黄河船工》被文化部收藏。
  8. 1999年,作品《安塞腰鼓》、《劈山引水》及《老虎背女人》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9. 2008年,作品《黄河船工》、《后台演员》被河南省美术馆收藏。
  10. 2012年,作品《后台演员》被国家大剧院收藏。
  11. 2014年,作品《劈山引水》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2. 2021年,作品《劈山引水》、《羊皮筏子》、《三头驴》、《架鱼鹰的男人》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 获奖
 
  1. 1950年,作品《丈量土地》获得中央美术学院“红五月创作美展”一等奖
  2. 1986年,国际艺术品竞赛——纽约
  3. 1995年,获“全国城市雕塑设计”资格证书,并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荣誉津贴
  4. 2000年,获北京市委颁发的“50年为文学艺术积极贡献奖”
  5. 2002年,获“中国北京国际城市雕塑展”、“半个世纪北京雕塑艺术文献展”证书
  6. 2002年,获文化部颁发的“中国世纪英才”荣誉证书和奖牌
  7. 2009年,获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颁发的“60年为文学艺术积极贡献”奖
 
● 入编
 
  1. 2000年,作品《黄河鱼鹰》入选《今日中国美术》一书
  2. 1999年,入编《20世纪中国城市雕塑》艺术
  3. 1999年,入编《北京城市雕塑五十年》艺术
  4. 2000年,入编《21世纪人才库》
  5. 2001年,入编《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名人》(中国人才库文艺分卷)
  6. 2001年,入编《中国当代文学艺术家风采》
  7. 2001年,入编《中国当代美术家图录》光盘版
  8. 2002年,入编《共和国专家成就博览》世纪珍藏版
  9. 2002年,入编《艺术中国大型中国艺术文献特辑》
  10. 2008年,入编《中国美术大事记》
  11. 2009年,入编《求是先锋——共和国六十年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 拍卖纪录


作品:安塞腰鼓
拍卖公司:西泠拍卖
日期:2008-06-30
专场:首届当代中国雕塑专场

作品:架鱼鹰的男人
拍卖公司:中国嘉德
日期:2010-11-23
专场:中国雕塑系列专场——京津雕塑

作品:劈山引水
拍卖公司:北京翰海
日期:2013-12-07
专场:小雅观心——插画宣传画及手稿

作品:劈山引水
拍卖公司:北京匡时
日期:2015-12-04
专场:踏浪彼岸:中国二十世纪现代艺术专场

作品:熔
拍卖公司:中国嘉德
日期:2016-05-14
专场: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作品:丝绸之路
拍卖公司:中国嘉德
日期:2016-05-14
专场: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作品:黄河谣
拍卖公司:北京翰海
日期:2016-06-04
专场:小雅观心——插画、宣传画及油画雕塑

作品:广陵散
拍卖公司:北京匡时
日期:2016-12-06
专场:先行者之路:二十世纪现代艺术



 

全部作品

年表

1926-1940 天津唐山时期
1926年   
出生于天津市职员家庭。父亲是一名优秀的铁路机械工程师,于1927年远赴美国福特汽车工业学校勤工俭学三年,后就读于美国底特律大学机械专业。母亲小学文化水平,心地善良,一生养育了七个孩子(四个男孩,三个女孩)。
1931年   
刘父归国并就职于国有铁路北宁线唐山铁路机械修理厂,全家随父亲由天津迁至河北省唐山市并在铁路宿舍居住。
1932年   
就读于唐山铁路“扶轮小学”。
1935年   
由于父亲工作调入天津铁路局,全家由唐山迁回天津,因此转学至天津民立“第一小学”就读。
1937年   
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天津沦陷,转学至天津私立“木斋小学”读书。
1940年   
就读于天津私立“渤海中学”。期间跟随天津治印名家王奎章先生学习汉印篆刻印章。
 
1943-1959 早期北京时期
1943年   
中学毕业。由于天津铁路局已被日本人接管,父亲不愿为日本人做事,因此离开天津铁路局转入唐山开滦煤矿从事机械电机修理工作。考虑到全家人的安全,父亲将全家迁出天津转到北平居住。
1944年   
因家庭原因休学。之后经友人介绍进入由季观之、钟质夫、晏少翔三位名师共同创办的位于北京西城武王侯胡同的“雪庐画社”。跟随画家季观之先生学习北宗山水画。
1945年   
与音乐结缘。经常在北京东单牌楼附近的地摊上收集自己喜欢的唱片。在对音乐和书籍的选择上有着共通之处,都与佛教有关。如:《天龙戏水》等,每次听心里都激动非常。
1946年   
考入国立北平艺专(中央美术学院前身),成为徐悲鸿先生亲自招录的该校第一批雕塑系学生。师从李宗津、王临乙、滑田友三位教授学习素描、雕塑及陶塑创作。在校期间还受到李可染、王朝闻、艾青、叶浅予、蒋兆和、王丙召、曾竹韶、冯法祀、宋泊等众位名师的指导。
1949年   
4月,国立北平艺专更名为中央美术学院。秋末,随全院师生一起参加了北京郊区土地改革运动,并深入农户学习土改政策,土改后期被农民们热情高涨的丈地和分地场面所感动,返校后创作了毕业作品《丈量土地》。
1950年   
作品《丈量土地》获得中央美术学院“红五月”创作美展一等奖。该作品被刊登在1950年《人民画报》第1卷第1期。之后经徐悲鸿院长推荐,《丈量土地》被送往布拉格参加“布拉格——世界青年学生联欢节美术展”,并被捷克斯洛伐克国家博物馆收藏。7月,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经徐悲鸿院长建议留校,同期创作作品《朝鲜妇女》,发表在《人民美术》第6期封面,徐悲鸿院长对此作品大加赞许。
1951年   
进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生班学习一年。同年创作的作品《志愿军俘虏美军伤员》在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内展出;之后创作的作品《志愿军英雄》,被竖立在北京王府井十字路口中心花坛。
1952年   
调入人民英雄纪念碑雕塑工作室,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创作、研究、交流等工作,并协助王丙召先生从事《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的泥塑创作工作。同期还创作了反映中苏友好关系的小石刻像《出院》,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954年   
调回中央美术学院为曾竹韶教授当助手,后去江西景德镇瓷厂实习。
1955年   
调到中央美术学院附属的中国雕塑工厂创作组(后更名为中国雕塑工厂)工作,参与并完成了创作组的第一个任务:为志愿军烈士陵园院内作两块大型浮雕,以及一个志愿军战士的像。之后为中国历史博物馆创作天文学家僧一行胸像、数学家祖冲之胸像并陈列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1956年   
前往武汉与伍时伟先生共同创作完成武汉长江大桥汉阳桥头堡内的《水下作业》组像。之后在中国雕塑工厂负责并组织创作抗美援朝志愿军大型浮雕,创作了其中的《志愿军火中救朝鲜儿童》。同年经著名雕塑家傅天仇先生介绍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1958年   
大跃进开始,创作作品《劈山引水》,该作品在苏联雕塑专家克林杜霍夫推荐下,经过放大作为“七一”献礼,被安放于北京中山公园保卫和平坊前。不久该作品在《人民日报》发表。后来美国女作家斯诺女士出版了一本反映当时中国大跃进的书,其封面就选用了这座雕塑。
1959年   
经华君武先生提议二次创作《劈山引水》(亦名:《移山造海》),并被送往苏联莫斯科市参加“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同年负责并组织创作中国军事博物馆广场《官兵一致》群雕像,以及北京工人运动场的主像雕塑。

 
1960-1974 河南河北时期
1960年   
河北省保定市派人来中国雕塑工厂购买《劈山引水》的白色水泥雕像,水泥像被运回保定后,先放置于保定火车站广场,后安放在保定东风公园至今。初夏,为中国军事博物馆创作《河南济源民兵渡河》雕塑。同年获北京市文教体卫方面“先进工作者”称号并获得先进工作者红旗奖章一枚。
1961年   
6月,调入河南郑州艺术学院。9月,由于河南郑州艺术学院解散,被改调到开封师范学院(原河南大学)艺术系任教。
1962年   
借调到河南省博物馆创作《李自成》雕像。
1963年   
回到河南开封师范学院艺术系教速写课。
1964年   
借调到河南省博物馆参加“农村四清展览”组雕创作工作。
1965年   
继续在河南博物馆工作。同年,刘母病故于天津,心情十分低落。秋,前往河南石官山竹沟李先念、彭雪枫革命根据地陵园参观。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当时正在和湖北艺术学院毕业生安志金先生一起为郑州紫金山公园创作《工农商学兵》群像,之后为郑州焦裕禄事迹展创作《焦裕禄》塑像。
1969年   
回到河南开封师范学院参加知识分子再教育运动,初春下放到河南省民权县雎杞林场代砦林分场进行思想改造,在林场与丁折桂、梁冰潛、马基光、叶桐轩、王邦彦、丁中一、刘铁华、王儒伯、邱光正、王威等同住一屋朝夕相处,对这一段生活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后来将知识分子再教育作为一个创作题材表现在作品中。如:《铁华轧面条》、《再教育》等都是对那段生活的回忆。
1970年   
春,回到北京家中休息。不久被借调到河北省保定市莲花池公园进行大型泥塑《收租院》的复制工作。
1971年   
由于大型泥塑《收租院》得到保定市文化局及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被正式调入河北省保定市群众文化艺术馆工作。
1972年   
中国历史博物馆需要制作山顶洞人布景箱,经老校友李之谭先生推荐被借调到中国历史博物馆从事该项工作,后来参与创作了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大型浮雕《奴隶起义》以及复制文物波斯俑陶塑像等。
1974年   
回到保定群众艺术馆。由于身体状况以及未能找到与自己专业相符合的工作,于冬季提出提前退休申请。

 
1975 历博时期
1975年   
提前退休回到北京,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从事文物复制及修复工作。这段时间里不仅学到许多陶器及铜器复制、修复的工艺和手法,同时对中国传统艺术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与研究,对其艺术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1980-1994 央美时期
1980年   
重返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任教,结合多年来对生活的体验以及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感悟,在这段时期更专注于陶塑创作,从而进入了一个创作的高峰期。
1981年   
中央美术学院硬质材料工作室以及电陶窑工作室相继成立。在此期间,除任课教学以外,业余时间都在工作室进行创作。其中《农家小院》《农家窑洞》《安塞腰鼓》《吹唢呐的汉子》《黄河渡船和梢公》《河南坠子》《山西梆子》等大量反映河南河北的民俗风情和北京城市生活的回忆即兴之作在此期间产生。
1982年   
参加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钱绍武、刘小岑、王澎、刘士铭四人书画雕塑展”。
1984年   
作品《鱼鹰》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作品《向太阳》入选“全国雕塑设计方案展览”并获得由全国城雕办颁发的奖章一枚。
1985年   
为北京石景山雕塑公园创作了《弓箭手》石雕。
1988年   
作品《黄河腾飞》及《丝绸之路——骆驼》入选甘肃省“城市雕塑规划展”。
1989年   
作品《安塞腰鼓》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
1992年   
为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创作作品《永恒的爱——生命的延续》,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1993年   
作品《黄河船工》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
1994年   
成为中国雕塑家学会首批会员。

 
1995-2009 晚年时期
1995年   
结束在中央美术学院的全部工作,并在家中潜心创作。同年获“全国城市雕塑设计”资格证书,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荣誉津贴。
1997年   
作品《黄河船》入选“全国陶艺巡回展”及“欧洲巡回展”,并被文化部收藏。
1998年   
在中央美术学院“通道画廊”举办“刘士铭作品展”,出版画册《刘士铭作品集》。
1999年   
作品《母亲》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同年作品《安塞腰鼓》《劈山引水》及《老虎背女人》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接受中央电视台CCTV-1《东方之子》栏目的人物专访。
2000年   
获北京市委颁发的“50年为文学艺术积极贡献”奖牌。
作品《黄河鱼鹰》入选《今日中国美术》一书。
2001年   
被编入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才库文艺分卷)《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名人》一书。
2002年   
被编入由人民画报社和中国画报社联合出版的《共和国专家成就博览》世纪珍藏版,以及由艺术中国——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出版的《艺术中国大型中国艺术文献特辑》一书。
获“中国北京国际城市雕塑展”“半个世纪北京雕塑艺术文献展”证书,及文化部颁发
的“中国世纪英才”荣誉证书和奖牌。
2005年   
10月,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创作研究所举办“本土雕塑展一一刘士铭作品展”及研讨会。
接受中央电视台CCTV-10《人物》栏目专访。
2006年    
10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自在蓬蒿——刘士铭雕塑展”。
中央电视台《人物》栏目播出专访《雕塑家刘士铭》,并接受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第二次专访。
11月,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播出节目《刘士铭:乡土情怀》。
2007年    
创作作品《拿苹果女人》、《佛(双下山)》等。
2008年    
10月,在河南省美术馆举办“梦回故里——刘士铭雕塑回顾展”。
河南省美术馆收藏作品《黄河船工》、《后台演员》。
被编入《中国美术大事记》。
2009年    
获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颁发的“60年为文学艺术积极贡献”奖。
作品《架鱼鹰的男人》入选“基石——走过60年”油画、雕塑、版画作品邀请展。


 
2010年5月24日 逝世,享年84岁。
2012年    
9月,作品《劈山引水》、《架鱼鹰的男人》、《安塞腰鼓》、《丝绸之路》入选“雕塑中国: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创作回顾展”。
作品《后台演员》2件被国家大剧院收藏。
2014年    
作品《劈山引水》入选 “丹青中国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美术作品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15年   
《黄河船工》、《山鬼》等10余件作品入选上海油画雕塑院“去往从来”雕塑展。
2018年   
6月,中央美术学院建校一百周年之际,“刘士铭雕塑艺术馆”在中央美术学院成立,该馆是中国第一座且唯一一座以艺术家个人名字命名的雕塑艺术馆。
2019年   
9月,“中央美术学院刘士铭雕塑艺术馆”新闻发布会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多功能会议室召开。
10月,“中国做法——刘士铭雕塑艺术2019-2020全球巡展”拉开帷幕。首展美国纽约曼哈顿站,在纽约亚洲文化中心举办“出走与回归——刘士铭雕塑艺术展”。
11月,“刘士铭雕塑艺术论坛”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举办。同月,美国华盛顿亚洲文化中心举办“仁者爱人——刘士铭雕塑艺术展”。
12月,中央美术学院刘士铭雕塑艺术馆举办开馆首展“戳心尖尖的泥巴 拉话话的魂——刘士铭雕塑艺术展”。
2020年    
1月,美国纽约世贸中心广场地标建筑THE OCULUS举办“Liu Shiming:A Chinese Original ”新年雕塑艺术展。这是中国现当代雕塑艺术作品首次在美国最引人瞩目的公共空间全方位展示。
12月,《黄河船工》、《羊皮筏子》等30余件作品入选“生生不息——叙事的黄河”大型当代艺术展。
2021年    
4月,作品《劈山引水》、《羊皮筏子》、《三头驴》、《架鱼鹰的男人》入选中国国家博物馆“百年巨变——主题雕塑作品展”。
同年,作品《劈山引水》、《羊皮筏子》、《三头驴》、《架鱼鹰的男人》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7月,纪录片《塑如其人·刘士铭和他的雕塑》,在央视“中央新影·发现之旅”频道播出。